电话:0532-85906076
86-532-85906076
青岛市苗岭路28号金岭广场2号楼11层
86-532-85906076
青岛市苗岭路28号金岭广场2号楼11层
86-532-85906076
青岛市苗岭路28号金岭广场2号楼11层
86-532-85906076
青岛市苗岭路28号金岭广场2号楼11层
86-532-85906076
青岛市苗岭路28号金岭广场2号楼11层
News
业绩资讯
业绩资讯
视点观察:网络问政方兴未艾 如何才能“前途无量”
2009-09-16
从“听”到“办”摆脱“作秀”色彩 蓬勃兴起同时面临缺乏制度支撑尴尬
  新闻快读
  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正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官员网络问政的热潮,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曾经被称为“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的官员开博现象,如今已为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其他诸如网络咨询民意、在线交流、开通“一把手”电子信箱、召开网民见面会等各种形式的网络问政,也逐步实现了从“听”到“办”的跨越。
  硬币都有正反两面,网络问政也是如此。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支撑,网络问政呈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听而不闻”、“没有下文”、“形式主义回应”———这些问题仍在一些地方存在。
  网络问政现象引起了行政法专家的关注。他们认为,网络问政的前景可以说是无量的,但前提是,“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为支撑”。
  □应加强对民意的吸纳回馈说理制度的建设
  □可考虑对官员进行网络问政技术技巧培训
  □应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网民参与权和表达权
  □网络问政应该紧密结合现实行政行为改革
法制网记者 杜晓 法制网见习记者 任雪
  “我一定认真广纳民言”———9月14日早上8点23分,江西文明网上,九江县县长戴晓慧的博客悄然开张,简洁的开博寄语暗含分量。
  “又一位开博的县长。”名为“永信”的网友跟帖道,“最近,江西网络问政炒得很火,这确实是江西政坛的一大亮点和进步!”
  据记者网上统计,截至目前,在有99个县的江西省,已有超过60个当地政府和党委的“一把手”开通了博客。从全国范围来看,“官员博客”的数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有业内人士指出,就在两年前,官员写博客还被人形容为“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如今,一场网络问政的风潮正在全国各地铺开。
  一位开博官员称,“有网友戏称我的博客为‘第二信访局’。可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初步达到了开博的预期目的”;种种迹象也表明,网络问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官员写博,曾一度被人们认为带有“时髦”乃至“作秀”的色彩,如今却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博客点击率高达65623次的江西省南丰县县委书记傅清,曾在蛆柑传言盛行之时写博公开“叫卖”南丰蜜柑。这位县委书记还在博客中写道:“有网友戏称我的博客为‘第二信访局’。可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初步达到了开博的预期目的。”
  傅清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说,互联网在改变着传统的舆论信息交流手段的同时,也在挑战传统的政务信息舆论传播方式。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正在挑战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执政模式,也在考验着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关注网络,利用网络,重视网络民意,是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除了官员开博外,其他诸如利用网络咨询民意、与网民在线交流、开通省(市、县)长电子信箱等等各种形式的“官员与网民”的互动也在逐步兴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交流沟通并非如一些人所担心的那样———“没有下文”,而是有着切切实实的结果。
  在九江县政府的网站上,记者看到名为“午夜时分”的网民发的一个帖子———《关于九江县房产局办证乱收费问题》。帖子称,“大家都知道,办理房产证要交:契税费、房屋维修基金、工本费等。可是九江县房产局却私自增收以下费用:第一,交易费每平方米收3元。可是我们又不卖房,请问产生了什么样的交易?第二,装修费每平方米收1元。真是奇怪了,自己家房子装修,房产局却要收费,为什么?第三,按揭费收0.6%。我们贷款银行已经收了利息,房产局为什么也要收0.6%?”
  帖子发出后,九江县房产局回复称:“午夜时分”先生:您在九江县人民政府网“民声通道”的情况反映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交易费每平方米收3元”的问题:根据江西省计委、江西省建设厅《关于规范住房交易手续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计收费字[2002]502号)文件规定:住房转让手续费按住房建筑面积收取,其中新建商品住房每平方米3元,由转让方承担。您所说的每平方米3元交易手续费是我局按规定正常收取的费用,若转让方转嫁于你,请实名告之,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作出严肃处理……
  对于网络发展成为“民声通道”这一新现象,安徽省省长王三运9月7日公开发表的《关注网络舆情拓展政府作为》一文作了注释。文中称,“网友愿留言,本身就是对我们的信任;网友有意见,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缺点和差距,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对网友的留言,我们只有做到件件有回音,才能不辜负他们的热情信任;对网友的呼声,我们只有做到事事有响应,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待。”
  王三运还表示,对于网民的留言,安徽省的省市政府均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实行任务归口办理、相关部门协作、上下对口衔接、逐级审核把关的工作机制,并纳入目标考核、奖惩责任挂钩等制度,使网友留言办理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轨道。自今年3月份以来,安徽省政府办理网友留言306件,办结248件,其中,网友反映的156个具体问题得到解决。
  随着“网络问政”热潮在全国各地一波又一波地兴起,一种全新的职业也开始走到台前。
  从9月1日开始,贵州省贵阳市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正式“上岗”,其主要职责是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信息,并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采取发帖、跟帖形式回复网络舆论。另据了解,云南、广东等地也在酝酿推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
  ……
  提高问政效率,改善信息失真、截留现象,扩大参与面———网络问政的优势不容置疑,但“硬币”的另一面是,网络问政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也就是说,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对于网络问政,多数人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具有远大的前景,也将引起一场深刻的变革。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网络问政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渠道。作为官员也好,作为一般民众也好,都需要彼此互相沟通。因此,网络问政的意义很深远。“具体来说,网络作为渠道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便捷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表达的自由性,让人们能及时充分乃至深思熟虑地反映相关问题。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促进了行政行为的民主科学。”
  “从另一方面来讲,网络问政对于政府的施政行为也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杨建顺说,政府官员网络问政渐成趋势,体现了一种观念的更新,说明多种决策手段正在逐步运用到政府的施政方针中来。如果政府官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手段的话,那么意义是非常重大,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列举了网络问政的几个优势:互联网的技术拉近了距离,使得问政的效率更高;这种信息获取也改善了传统政府治理过程中信息失真、截留的现象;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参与的层面更大更开阔等等。
  硬币都有正反两面,网络问政这一新生事物再次验证了这句谚语。“网络问政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也就是说,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杨建顺说。
  王锡锌也认为,要让网络问政变得名副其实,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作为一种信息的获取,目前的网络问政仅仅还只是强调‘问’。‘问政’表现为单向的信息收集的渠道,在程序上也依赖于政府对‘问’的启动。”王锡锌说。
  王锡锌认为,这种问政的行动实践,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由单向的问,到双向的有问有答,这是网络问政在中国的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一些地方做得相对较好,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虽然都设有留言室、市长信箱等,民众一开始参与的热情也很高,但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提了问也没有下文,或者有下文但都是一些官样文章;
  网络问政在技术上虽表现为“虚拟”,但这种虚拟参与平台必须与现实的参与制度相衔接,否则网络参与将流于形式。
  缺乏制度和机制的支撑,网络问政就会成为长官意志的点缀,爱听的听,不爱听的可以听而不闻。因此,网络问政要想“前途无量”,就应该和现实中行政行为的改革、行政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
  “在未来,网络问政一定会蓬勃发展,并会逐渐剔除‘作秀’色彩。因此,有必要考虑对官员们进行网络问政技术技巧方面的培训。”杨建顺说。
  在杨建顺看来,官员网络问政有利于发展一种“参与型行政”,“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民众的参与,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阶段,整个行政过程都应该有民众的参与,这种参与应该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参与者能从中找到成就感。”
  杨建顺同时认为,良好的网络参政议政环境需要官员与网民双方来构建,网民也应该以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参与网络问政。
  一位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明了相同的观点。他说:“网络可以让大家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是有些人提的问题也比较苛刻。一个人的意愿不是万能的,领导也不能帮每个人解决所有的事。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建立。那些总是抱怨社会不公的人,是否自己也做过些损害社会公平的事呢?”
  王锡锌提倡从制度方面规制网络问政。他认为,从短期来看,对网络民意表达的“制度性回应”是一个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应当加强对民意的吸纳、回馈、说理制度。“缺乏这些制度和机制,问政就会成为长官意志的点缀,爱听的听,不爱听的可以听而不闻,网络的参与和表达,都将陷入浅表化、符号化。”王锡锌说,因此,必须在程序上明确要求:对网络参与的意见、主张和偏好,都必须公开;政府应当对这些不同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并作出回馈,阐述相应理由。在这个意义上,问政就变成了双向的政策交流和互动。
  “从长远看,网络问政的有效推进,关键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真诚沟通的心理和行动。网络问政的参与者(包括政府和民众)表达要超越情绪化,在网络上形成理性的争辩和讨论。”王锡锌说,“网络参与有时类似于‘化妆舞会’,从参与角度而言,参与者身份明确化是有益的。但网络参与者不愿‘实名’表达,可能存在一系列对参与权法律保障的不信任。因此,需要强化对这方面的法律保障。”
  杨建顺也认为,网络问政的具体方式方法规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分类。更重要的是,“网络问政应该和现实中的行政行为的改革,行政观念的转变,行政方式的多样化结合起来。如果成功的结合起来,那么网络问政的前景可以说是无量的”。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为支撑”。
“网络新闻发言人”新角色该怎样演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网络新闻发言人”这个新角色逐渐多了起来:7月,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出将在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8月,广东省工商局以“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的网名回复网友对韶关市工商局的质疑;9月,贵阳市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正式从幕后走上台前,进入实战演练。
  在网络逐渐成为众多新闻事件第一传播点的新形势下,政府不仅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更要学会直接与庞大的网民及网络舆论打交道。“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与网民、网络舆论“零距离”接触的尝试,这个角色如何扮演好,成为一个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此制度无现成经验可借鉴
  “从网上政务公开、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到书记、市长开通热线、做客网络,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步伐不断加快,但面对的考验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贵阳市政府首个“网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副秘书长曹毅说,通过网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就是要使政府与网民“零距离”接触。
  现在,只要登录贵阳市政府官方网站,就能见到一个红色的新闻发布平台,包括网上新闻发布会、网络舆论监督回复和网民评论3个子栏目。
  曹毅说,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旨在通过网络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不完整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和社会舆论。
  “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而贵阳市刚刚走马上任的“发言人”就立即面对一次在建工程垮塌突发事件的“实战考验”。
  8月31日,贵阳市花溪区一铁路涵洞在施工时发生垮塌,导致2名工人失踪,另有5人受伤。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并经各大网站转载后,引发众多网友对工程质量以及政府行为的质疑。
  曹毅说,如按传统思路,可能会召开几次新闻发布会,但这样传递的信息仍不及时、完整。这起事故发生后,贵阳市政府9月1日下午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在政府网站发出第一条信息,公布了现场救援进展情况和垮塌涵洞的业主和建设单位名称。针对网友在一些网站论坛、社区内发帖质疑,“网络新闻发言人”不断跟帖、发布信息,随后不间断发布了十余条事故救援与处理的消息。
  “刚起步就进行了一次热身,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后,使得其他网站和论坛上针对此次垮塌事故的争议开始逐渐平息。”曹毅说。
  网络舆情促政府角色变化
  贵阳市市长袁周说,“网络新闻发言人”
  的设立,是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它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政府主动面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态度。
  “网络舆情的变化促使政府角色改变。”袁周说,信息发布要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延伸;从单向传递向多点、动态传递转变;从定时、定量传播向网上24小时随时发布更新转变。
  “这一制度既为政府及时公布信息,压缩炒作空间提供了机遇,但也让政府面对更为透明、公开的监督。”袁周说。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系副教授洪杰文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多,而不少地方政府发生突发事件后仍按传统思维,抱着想“捂”的心理,希望缩小事件范围,这样的局面必然要改变。
  “很多地方政府似乎还不太习惯与网民打交道。”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导赵振宇教授说,前不久发生的湖北应城市长信箱回信网民“没时间瞎扯”等众多事件说明,某些政府部门还在用官僚作风来对待网民,殊不知如此只会引起更多反感。
  贵州省委宣传部网络处处长哈思挺说,日益开放透明的舆论环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不仅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被动应对,更要将舆论引导作为事件处置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网络新闻发言人素质
  “网络新闻发言人”开始逐渐走马上任,但政府扭转角色、主动触“网”,却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一些专家提出,政府部门在网络舆情汹涌浪潮下要真正从被动走向主动,还有更多考验。
  洪杰文说,网络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迅速反应的能力,及时代表政府发布信息,否则极易在网络的多重传播环境下“三人成虎”,同时还要做到发言精准权威,用事实说话,避免使用模糊辞令,减少网民猜想的空间,“这些都要求政府加强网络新闻发言人背后的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综合素质”。
  哈思挺说,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应培养对复杂舆情快速作出准确研究判断的能力,因为在重大事件发生时,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声音,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团队必须从中归纳和判断出网民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回应,引导公众进行理性思考。
  “充分尊重网民与网络舆论,是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履行好职责的必备条件。”赵振宇说,“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需要正确对待、分析和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予以适合的答复,做到与网民“有来有往”,方可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李劲峰 王丽 据新华社贵阳9月14日电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联系我们
  • 86-532-85906076
  • 青岛市苗岭路28号金岭广场2号楼11层
  • wqlaw2006@163.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