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地址:http://www.12371.cn/2021/05/19/VIDE1621401001146302.shtml
学党史·强信念·随堂测
01、除李大钊外,______于1919年11月至12月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作了比较全面而简要的阐述。这是中国人所写的又一篇比较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答案:杨匏安。除李大钊外,留学日本期间接触和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几位进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起过重要的作用。杨匏安从日本回国后,于1919年10月至12月间连续发表文章,对各派社会主义学说的要点及其创始人的生平进行了介绍。他在同年11月至12月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作了比较全面而简要的阐述。这是中国人所写的又一篇比较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此外,李汉俊回国后也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
02、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______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
答案:列宁。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苏俄政府对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且也吸引更多的中国先进分子关注苏俄的内外政策。这对扩大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
03、1923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______大本营。在广东初步形成一个高举国民革命旗帜的根据地,并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答案:大元帅。1923年,南方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大本营后,滇、桂联军多次击退叛军陈炯明、沈鸿英部的进攻,控制了珠江三角洲和广东中部地区。这样,在广东初步形成一个高举国民革命旗帜的根据地,并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初步巩固,使渴望从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心中燃起新的希望,成为国民革命运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阵地。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921—1949)》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13页。
04、1920年9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半公开的刊物______,介绍革命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推动建党工作的开展。
答案:《共产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将《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随后,又创办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介绍革命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推动建党工作的开展。上海的党组织还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提出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废除旧的国家机关,消灭阶级的主张。这个宣言没有散发到社会上去,但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
05、1925年8月,______县农民协会在武篆圩成立,陈伯明任主任,韦拔群任军事部长,这是广西最早建立的县级农民协会组织。
答案:东兰。1925年夏秋,广西农民运动重新在东兰、凤山、百色、凌云、都安等县部分农村兴起。7月,东兰县乡、村农民协会已有70多个,会员达2万余人。凤山、都安、百色、凌云也开始组织农民协会。8月,东兰县农民协会在武篆圩成立,陈伯明任主任,韦拔群任军事部长,这是广西最早建立的县级农民协会组织。
来源: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49页。
蒙山高,沂水长。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涌现过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来到这里的党员干部和军队与沂蒙人民一起,谱写了鱼水情深的时代篇章。
位于蒙山腹地的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因三面环水、仅一面出路,被称为“兵家绝地”。“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家就在这里。
黄草覆顶的三间农屋虽然今年刚整修过,却仍然显得老旧,屋梁一伸手就能摸到。村里人说,在80多年前,这可是全村数一数二的好房子。
出生于1888年的王换于,19岁时嫁到了东辛庄于家。抗战爆发后,思想先进、办事干练的她,逐步被当地党组织培养成了抗日积极分子,担任党的情报联络员。
1938年,在党中央“派兵去山东”及创建沂蒙根据地的指示下,沂蒙山区的抗日活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就在这一年11月,50岁的王换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因当时重男轻女思想,奶奶被称为于王氏,没有自己的名字,填表时犯了难。”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说,一名干部询问奶奶的经历后说,你是于家用两斗谷子换来的媳妇,干脆就叫王换于吧。
1939年夏,敌人来沂蒙山“扫荡”,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首长徐向前、朱瑞搬到东辛庄村,并将“帅帐”安在王换于家。此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省战工会(省政府前身)等机关先后住过王换于家,山东党政军的其他领导人罗荣桓、萧华、郭洪涛等也都曾住过她家。
山东抗战的首脑机关来了,将士们的子女也跟着过来了。“当时抗战部队经常急行军,根本没有办法带孩子,于是艾山乡成立了战时托儿所,集体照顾孩子们。”于爱梅说。
第一批27名抗战将士的儿女在王换于的张罗下全部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王换于自家也养了2个。当时,他们中最大的不过五六岁,最小的出生才3天。
对战时托儿所里的每一个孩子,王换于都尽心呵护。在婆婆的影响和带动下,两个儿媳张淑贞、陈洪良也都尽心呵护着这些革命后代。
孩子们最多时有42个,吃饭是个大问题。“婆婆当时对我说,这些孩子有些是烈士的后代,让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把奶给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张淑贞生前回忆。
战争岁月,除了孩子们的吃穿住行外,安全问题最要紧。1941至1942年间,敌人几次来“扫荡”,王换于都带着孩子躲进山洞,有一次在山洞里住了两个多月。
从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的三年时间里,战时托儿所的40多名孩子均健康成长。1943年后,又有革命将士的45名孩子由王换于抚养长大,以后这批孩子又被陆续接走,最晚的到1948年才离开。而王换于自己的4个孙子,却均因营养不良、照顾不周先后夭亡。她和儿子儿媳们用自家的巨大牺牲,换来革命后代的安然无恙。
1947年,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蔡畅在第一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国妇女作了王换于事迹的专题报告。王换于的名字从此名扬中外,被称作“沂蒙母亲”。张淑贞等人也成了“沂蒙红嫂”的代表人物,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永远值得人们传颂。
沂南县专门建立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常有各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学习。副馆长金静告诉记者,沂蒙这片红色土地诞生的英雄儿女远不止这些。据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余名烈士英勇牺牲,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今天的东辛庄整洁漂亮,再不是过去的旧模样。村里发展了300亩黄桃种植基地,扶贫车间、温室蔬菜大棚等项目都运转良好。“我们村2020年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人均年收入在全乡处于中上水平。”东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杜中信表示。
直到现在,这里的红色传统都没变。全村280多户,家家都有参军入伍的,乡亲们都说年轻人就该到军营里锻炼锻炼。当年的战地托儿所,也早已成为换于红军小学。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办学的宗旨,就是弘扬沂蒙精神、争做红色传人。
*故事来源:共产党员网